“以前手工繡是 約 一個人掙錢,現在換成機器不僅掙得多,還能帶著村里的姐妹們一起掙。”在站街鎮榮和村苗族刺繡廠的車間里,工廠的創辦人王正鳳樂呵呵地說。
“有2台刺繡機,4個工人,每年純收入能上20萬。”介紹工廠時,王正鳳臉上始終帶著自豪的微笑,“這個廠的創辦要感謝村里搞的遠程教育培訓哩。”
王正鳳的創業之路緣起于榮和村舉辦的一次遠程教育課程 微企創業。在這次培訓課上,王正鳳不僅領受到了創辦企業的知識、微企的發展前景,還了解到國家對微小企業創業的扶持和優惠,創業念頭也就此萌生。
除了是田間地頭的一把好手,王正鳳在苗族刺繡方面的造詣遠近皆知,常有村民慕名前來請她繡帕子、衣服、手包等物件,農閑時候也會繡一些手巾、衣服到市場售賣。
“既然有人肯買那就不愁銷路。”談起辦廠的經過,王正鳳樂呵呵地說道,有政策優惠,家里人也支持,抱著試一試的心態就辦了,沒想到就成功了。
像王正鳳這樣的創業經歷,在站街鎮並不鮮見,截至目前,該鎮已有30余農村婦女通過遠教學習踏上了自主創業之路,創業領域涵蓋了大棚蔬菜、肉雞等農產品種養殖及中草藥、食品加工等特色產業,累計年產值已接近500萬元,成為了村村寨寨創業致富奔小康的領頭人。
農村婦女創業熱情的涌起,得益于站街鎮黨委、政府細致入微的遠程教育管理工作。去年以來,該鎮把抓好遠教培訓管理作為“陽光黨建”的一項重要內容來進行整改提升,先後對30個村(居)的遠教設備進行了更新,重新評估了村級遠教管理員的綜合能力,對文化素質、管理能力不達標的人員進行了調整,實行招考聘任。
“這次調整就是支持、鼓勵和引導一些文化水平較高的村民以及村里待業的大學生融入到村寨管理工作上來。”站街鎮黨委副書記、人大主席安昌勇說,通過管理水平的提升和觀念的更新來培育農村的創業熱情。
“比起之前的計生和社保工作,我覺得遠教工作更能發揮我的優勢。”剛剛被聘任為站街鎮蓮花村遠教管理員陳丹說,在這里,我可以和更多的父老鄉親分享我學到的知識。
大專畢業後,陳丹一直在村里從事計生協管員和社保征繳的工作,“學到的東西都派不是用場”陳丹說。
進入了新的工作崗位後,陳丹很快發揮出自己在管理方面的能力,將村里的工作梳理的僅僅有條,並定期在村里的遠教站點舉辦遠教培訓課程,鼓勵村民創業。
眼下的蓮花村,村民自主創業項目涉及了運輸、汽修、家政、種養殖等行業,成為了農民增收和村民就業的重要渠道之一。
|